Arlo Parks
My Soft Machine
Album - 流行乐, 音乐, 另类音乐
“以我这具身躯体验到、以我这双眼睛观察到的经历与回忆”,是英国歌手 Arlo Parks 个人第二张专辑《My Soft Machine》的核心概念,她向 Apple Music 解释道,“从告别纯真到一遍遍地受伤,从无数个在韩国城游荡的夜晚到昏暗酒吧里的初吻,这张专辑在说的就是我的生活。” Arlo Parks 运用富有诗意的日记体歌词将故事娓娓道来。事实上,促使她晋升为青年之声代言人的首张专辑《Collapsed in Sunbeams》,正因这一点而独树一帜。在《My Soft Machine》里,Parks 进一步拓展其擅长的独立流行风格,大量运用合成器、失真吉他(见专辑中走向最出人意料的歌曲《Devotion》)、动人和声(见 Phoebe Bridgers 助唱的甜美歌曲《Pegasus》)及爵士乐元素。围绕专辑自然而然形成的团队,包括 BROCKHAMPTON 制作人 Romil Hemnani、多产的美国创作人兼制作人 Ariel Rechtshaid、曾与 Frank Ocean 合作的 Baird 等,为 Parks 留足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这部作品既自信、松弛,也有能量。它超越了第一张专辑更偏直觉和本能的制作,有种精心雕琢的美感。我对此特别骄傲。” 专辑里洋溢着一种纯真的快乐:《Bruiseless》的灵感来自于 Parks 和美国诗人 Ocean Vuong 的对谈,“他总是试图捕捉一种纯粹的快乐,就像一个孩子骑车到朋友家,任由自行车倒在草坪上,轮子还在旋转,而你已经跑向朋友家的门——就是那个时刻的柔软和纯粹。”《Impurities》存放的是和朋友们在一起,被真正接受的快乐,而《Devotion》记录的快乐更加具体,Parks 回忆:“Romil、Baird 和我开着 Baird 的那辆铃木 Vitara 去洛杉矶艺术区的一家名叫 Maru 的咖啡店。我给那辆车起了个外号叫‘红火箭’。我们一路唱着 Prince 的《17 Days》。在那次 15 分钟的往返旅行途中,我们三人做了两个决定:我们要‘戏精上身’,当一天的摇滚乐队。” 不仅记录的回忆很快乐,就连歌曲的制作过程也很快乐。创作《Purple Phase》的那一天,上张专辑同样担当制作人的 Paul Epworth 弹着吉他,Parks 即兴应和:“那是一周漫长工作的最后一天,我们累到没精力想太多,脑袋空空,但我们反而变得无拘无束,迅速互相理解。”《Weightless》的创作氛围也特别好,Paul Epworth 和 Parks 在房间里一边跳舞一边傻笑。“这是专辑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我感觉自己完全摆脱了《Collapsed in Sunbeams》的束缚,一切皆有可能。这首歌对我来说非常特别,给了我很大的创作信心。”大概正因如此,Parks 得以自由地汲取养分,转而打造属于自己的声音宇宙:Pegasus (feat. Phoebe Bridgers)》从空旷转入轻盈舞曲节拍的灵感来自 Frank Ocean 的《White Ferrari》、Dijon 的《Talk Down》和 AIR 的《Grieve Not the Spirit》。《Puppy》中半念白半歌唱的平衡学习的是 Frank Ocean 的《In My Room》,另外,“模糊的吉他音效来自制作人 Buddy Ross 的一台合成器,我们想重现 my bloody valentine《loveless》的感觉。”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