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泯薰
好好的
专辑 · 国语流行 · 2024
跃入正式出道的第十年,柯泯熏蓄力四载的第四张个人专辑《好好的》终于揭开了面纱。十年来,她的创作在不同的情绪色调间转换:从首张专辑《游乐》的“透明色”,到第二张专辑《不能发出声音》的“黑白灰”,再到第三张专辑《画话 Drawing Dialogue》的“色彩斑斓”,和如今《好好的》其中的“裸色”,一路呈现出更丰富的表达维度。在配器与曲风上,她的作品也早已不限于民谣与 Band Sound 的纯粹,呈现着多元叠加的姿态。《画话 Drawing Dialogue》将电气化的迷离音墙调和出天马行空的层次,《好好的》编曲上结合了钢琴、管弦与合唱,和弦与织体共生出了丰富和谐之美。
一度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如今则拥有了扛过一切悲伤的能力,“好好的”既是柯泯薰迎来光明的一声欢呼,也是对周遭的美好祝愿。通过纯粹不加矫饰的真实讲述,她在回忆里自我探寻、情绪反刍:过去很难和忙于工作的父亲和解,柯泯薰试图在终曲《好好的》里与疏离的代际关系重修共好,珍惜与家人的缘分;仰望天空时,不时会想念婆婆爷爷,她把这份心情转译成《一万两千公里》。此外,她还首次跨界 Hip-Hop 曲风,与说唱歌手吕士轩一同演唱了轻电子与 Hip-Hop 激荡浪漫氛围的《哭哭脸》;苏佩卿的电竖琴与女中音为《与生俱来的爱》带来另一重生命力,两把魅力女声共同唱出“看遍世事无常,唯有顺其自然”的心境。
以下,柯泯薰与 Apple Music 分享了这张“裸色”专辑创作与制作的思考路径、点滴故事。
开场曲即展现了 Ambient 与室内乐叠加的气质,专辑中还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声响实验?未来的创作呢?
“最一开始接触音乐,我在网络上自学木吉他,对琴声的迷恋是不变的初衷,写歌、编曲也惯性使用六弦思考。此张专辑的编曲除基本配置木吉他、电吉他、电贝斯、鼓组、合成器之外,应曲风编曲而首次加入管乐(小号)、打击乐(管钟),还同步录制了钢琴、弦乐和竖琴等乐器。能与室内乐合作是理想之音,可能从小聆听爱乐电台也常去听室内乐(的关系),我深受乐器本身(发出的)美妙声音吸引,在编曲间寻得相对应的频率乐器,也找到了能一起演奏、录音的音乐家们,才让初以计算机 MIDI 编写的旋律,最终得以在录音间通过演奏家们的双手弹奏出来,那纯粹的声响及当下聆听获得的心灵丰足感,希望能通过专业的录制工程与听众们分享。
“因为生产的是压制黑胶,我们在混音工程上花费了较大的功夫,为增加听众聆听体感,混音时特别在 100-200 Hz 做了较明显的处理,尤其我觉得这个振动频率是人在最放松的状态下合上眼睛、闭上嘴唇无意识发出的声音(有点像是刚睡醒、睡前能发出的声音),基本上(也就是说)低频是最能令人感到安心的频率了。我希望聆听者无论是步行在外,或是搭乘公共交通时聆听音乐,都不会被外在的频率所干扰,想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身体之间的共鸣,借由音乐找到自己与生俱来的内在力量,那是我想试着努力达到的。
“未来想尝试的是与人的深层记忆结合的实验,像是一起写歌、完成创作之类的,共同在音乐里留住时间、空间、人,这三要素关联出真实的记忆,也是一种竭尽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可能性。”
除丰富的乐器和声音配置,《继续努力》中还加入了合唱团,身为制作人,有什么好玩的制作经历吗?
“这次除了乐器上做了新颖的尝试之外,更与乐迷们共同合作完成了《继续努力》。这首歌的词曲完成后,我在编曲上编写了八部合声,找来了共32位乐迷演唱。最一开始分声部时,我邀请每一位听众随意唱一首歌,儿歌也好或是喜欢的曲子也好,从他们发出的声音里很快决定声部以及站位图。好玩的事情是无论会唱歌或不会唱歌的人,一听这首简单直率的歌曲就朗朗上口,录音时除了乐迷朋友外,还特别邀请了建恒哥(吴建恒,广播 DJ 和主持人)一起录唱,所有人一字排开站在录音间里,跟着音乐流动、跟着彼此的呼吸(协调一致)。虽然听得出不是专业合唱团呈现,但当所有人齐唱着,那真实的情绪张力,还有奋力唱着‘继续努力’的真挚情感,特别特别动人。”
《鸟语鱼》中充分展现了你诗化的词作风格,这首歌背后的隐喻是什么?聊聊你的作词理念吧。
“‘落水 落发 落入人間’其实是我的亲身经历,几年前我曾有灵魂离开过身体的经历,或许当时心脏也是骤停过后再次跳动,我想将自身的经验创作成歌,但又不能写得太过直率,也因此这首词写得是隐喻。这首带有奇幻艺术感的歌曲讲述了一个关于飞鸽与河鳗相遇相爱相杀的故事,其实是明年2025年即将上映的长片电影《河鳗》的主题曲,故特别收录此次的专辑版本,也请期待电影上映后将有《鸟语鱼》电影版歌曲上线。这部电影由朱骏腾导演执导,也小小宣传一下是由我主演。
“初期创作歌词,我时常以较哲学般自问自答的方式去写、去唱,创作后期比较像是写出某种心声,想写出大家都想说但没说出口的话,像是一份思念或是一段宣言。创作自始自终想追求的是心灵的辽阔和自由,让自己接受现况,接受所有好与坏,所以多数歌曲创作都是取材于真实生活里的感思,即使生活深陷泥沼,最终还是能在创作里获得一次一次的氧气。”
过往你常加入摄影、声音互动、绘画等形式呈现专辑,这张则回到了“小孩”姿态,未来还会跨界吗?
“想先说声谢谢!过去几年做的事情被看见了。 这一路走来都是生命的体验,从声音出发再从自身记忆出发,我渴望在音乐里体验最纯粹的感受,就像这张回到‘小孩’姿态的专辑一样。只是闭上眼睛感受风,只是静静地陪伴在彼此身旁,在活着还能感受一切时,我要尽可能以各种方式或媒介带给观众感受,一份思念也好,或是一份寄托也罢。
“日后确实有许多计划和实验等待去发生 / 发声,像是制作写入时间程序的声音装置、创造人与回忆的行为艺术之类,这些都需要时间以及更多人生经历将它逐一完成。在步步创造感受的过程中,《好好的》这张专辑,的确是目前能传递记忆宝藏最好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