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曲
TW
李泰祥
关于 李泰祥
家乡
TW
出生
1941
风格
器乐曲
提及 2008 年国家文艺奖的得主李泰祥,乐迷大多会联想到 70 年代的台湾校园民谣。他写的民谣,多数中国人都听过甚至会唱,如著名的《橄榄树》《告别》或是《走在雨中》,以及电影《欢颜》《名剑风流》和电视剧《京华烟云》的配乐与歌曲。但专业小提琴手出身的李泰祥却也忠心于古典音乐,他曾将大量中国的民谣改编成交响乐,更在民谣旋律中开创性地用管弦乐配乐,并希望歌手在演唱时加入美声技巧。
李泰祥从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今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印刷科转到音乐科、主修小提琴毕业后,于 1964 年加入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担任乐队首席,并于 1974 年任国立台湾交响乐团的指挥。除流行乐、影视配乐外,他也致力于创作当代古典音乐作品,包括清唱剧《大神祭》、歌剧《大风起兮》,以及以东方哲学为灵感的室内乐与大型作品。
真正让李泰祥的名字刻入中国音乐史的,是属于流行音乐的民谣。他以接近艺术歌曲的语汇创作,搭配上曲风不拘一格的编曲与间奏,打造出独树一格的民谣。创作之外,李泰祥也致力于采风与积累。1996 年李泰祥到莫斯科、北京和上海等地制作 12 张《中国交响世纪》系列专辑,为横跨三个世纪、不同民族的 144 首民谣代表留下纪录。此外他也为表演艺术贡献心力,替云门舞集包括《薪传》在内的多部作品创作配乐。李泰祥自 1988 年罹患帕金森综合症后仍多有创作,但 2009 年患癌后身体欠佳,最终于 2014 年去世。
类似于:李泰祥
发现更多与 李泰祥 类似的音乐和艺术家,如 陈扬、城振铭、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