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pple Music 上收听 王菀之:Time Travel。
王菀之:Time Travel
Playlist - 22 Songs
“另类给我一个光谱,是很自由的,因为它没有一个框架去框住我。”王菀之告诉 Apple Music。大众情歌、艺术流行、古典跨界,要给游离于主流和另类之间的王菀之下定义可能是徒劳,她自己也拒绝给世间的音乐画这条明确的分界线,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创作的时候,当然是另类更吸引我一点。主流可能是有公式的,我自己一定是享受没界限的创作空间的。”通过为 Apple Music“另类音乐破局之声”专题策划的歌单“Time Travel”(时间旅行),王菀之回溯了自己的音乐聆听史和灵感来源,为我们理解她独特的创作气质提供了线索,也可从中一窥她的“另类音乐观”。 王菀之的这张歌单,选曲不分年代、地区,诚如她所说可以在无法旅行的当下,“去一趟时间的旅行,用音乐带你去不同的目的地,以及你人生当中不同的章节”。不过,我们还是可以读出她的偏好,首先就是从 David Bowie 到 Damien Rice,各时期以创作见长的歌手。联想王菀之的《水百合》《波点女皇》等作品,我们也不意外会在歌单上看到椎名林檎等个性派女性音乐人的名字,一方面她们的歌声启发王菀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演绎,回到自己最自在或者最原本的唱歌方式”,另一方面从曲风到状态,她们在影响着王菀之“一路学,一路找,舒服地去发现自己的风格”。而已经拥有了“unique sounding”(独特声音)的音乐人,比如香港本地的唱作人 Serrini 和 R&B 新人 Gareth.T,就很容易成为王菀之的心头好:“他们自己的世界很丰富,这在音乐里面是表现出来的,他们的文笔和流露的方式都是很清晰的。” 除了唱作歌手,王菀之也从“band sound”(乐队编排)中汲取许多养分。和许多听众一样,band sound 是王菀之青春期的印记,“像一个小石头丢进去,产生涟漪非常大”。那种躁动的能量,“灵感、技术”,呈现为一个整体的“melody(旋律)、编曲、唱、歌词”,潜移默化地渗入她之后的个人创作。歌单里有名团 Sigur Rôs、Radiohead,也少不了同样来自香港的摇滚乐队:The Hertz 就是王菀之在音乐节上挖到的宝;至于触执毛呢,身为粉丝的王菀之盛赞他们的能量演绎出了“世界的阔大”。她也罕见地邀请触执毛为自己创作过一首《Made of Water》,而这恰恰是触执毛头一次为乐队以外的音乐人写歌。 面对自己的创作,王菀之同样“不知道怎么去区分是不是 alternative,但是我每一次都好像想 explore(探索)一个新的领域”。2017 年对于王菀之来说是一个转折,《我们他们》就是一条分野,她在古典音乐大师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作曲片段上面叠上自己创作的旋律,“让我觉得好像在和大师 crossover(交融),很感动”,这首歌也成为王菀之往古典音乐、管弦乐方向探寻的标志。再有,王菀之认为创作灵感来源于厚积薄发,而不是现时现地寻找:“你无法预料它的到来,只能够在平常去吸收,去观察,储存起很多感受,突然间,在你没有预料的时候,旋律就会在脑子里面响出来。”就像王菀之创作的《粒糖有毒》,它“捉住了一个情绪,很真实,很立体,很流畅”;《迷失艺术》诞生于英法之间的火车上,沿途风景成为大自然交付于王菀之的灵感,她觉得“特别珍贵”,另外当中一句歌词“有小兄妹肚饿吞眼泪水”由王菀之的妈妈所写,再加上曲中“多了几层来自我的生活和回忆”,这首歌也被王菀之认定是自己里程碑式的作品。 即便最后问到能否给另类曲风的歌手一些建议,王菀之仍然诚恳地说,“我不会的喔,我自己都没搞清楚。”或者,我们就将它当成小小的提示吧,不仅适用于创作,也适用于听歌:“不要界定自己是什么样的歌手,那你尝试的音乐世界就会更加宽广,那不是会更加有趣一些吗?”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