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pple Music 上收听 创作人:陈志远。
创作人:陈志远
Playlist - 16 Songs
1970 年代,台湾民歌运动方兴未艾,音乐人陈志远先后参与校园民歌专辑《中国现代民歌2》,以及“金韵奖”系列民歌的编曲工作,在民歌热潮中崭露头角。在 1979 年蔡琴参加“民谣风”歌唱比赛后演唱的《恰似你的温柔》中,陈志远在前奏中引入电吉他的延宕回声,与悠扬灵动的长笛声相呼应,既携带着民歌清新、朴素的诗意,又采撷了西洋流行乐的华丽元素,这一别出心裁的编曲手法凸显了陈志远开放创新的艺术视角。带着这股创造力,80 年代之后的他更加游刃有余地投身到了流行歌曲的作曲、编曲工作当中。1983 年,陈志远担纲了苏芮的首张国语专辑即电影《搭错车》原声大碟的编曲,在戏剧张力十足的编曲结构中,重金属摇滚《一样的月光 I》发出一重又一重的慷慨悲歌,《酒矸倘卖无》运用恢弘的弦乐组、合唱、变奏,为思念父亲的悲痛嘶吼推波助澜。而作为电影《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的主题曲,陈志远于次年创作的《最后一夜》则贴合了蔡琴的民歌气质,在忧郁的管弦乐氛围中低诉离别情思。仅凭两部性格各异的电影主题曲,陈志远不仅连续两年分别斩获金马奖“最佳原作电影音乐”“最佳电影插曲”,更在民歌世代迈向现代流行乐的音乐史脉络上,成为了蔡琴、苏芮等重量级天后的重要幕后推手。从 80 年代担任飞碟唱片的音乐总监,与滚石唱片并峙,到 90 年代参与成立丰华唱片,陈志远凭借五光十色的创作光谱被冠以“音乐怪博士”的称号,也几乎奠定了几代听众对华语流行乐的认知。家喻户晓的《我的未来不是梦》中明快的合成器节奏与吉他 riff 段落便出自陈志远之手,这首发行于 1988 年的广告歌曲为刚出道的张雨生打开了知名度,亦成为他的生涯代表作;张雨生和张惠妹男女对唱的《最爱的人伤我最深》充分诠释了陈志远作曲中的戏剧张力,在 1996 年为日后的流行天后张惠妹吹响了音乐生涯启程的号角。1985 年张艾嘉的《忙与盲》在简约的吉他弹奏中开辟了创作歌手文艺向、私人化的表达天地,小虎队首张专辑《逍遥游》的同名主打则释放了日式 City-Pop 的活力节奏,在 1989 年打开了青春偶像的音乐市场。林忆莲《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与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中由合成器点缀的寂寞都市气息,以及蔡依林《Take It Easy》中酣畅淋漓的千禧舞曲热情……这一首首台湾流行乐黄金时期与千禧年代华语流行金曲的背后皆有陈志远参与作曲或编曲的身影。2008 年,金曲奖为陈志远颁发“特别贡献奖”,表彰这位“最具时代意义的编曲大师”。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