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 甜梅號 的「金光之鄉」
甜梅號
金光之鄉
專輯 · 搖滾 · 2013
2009 年底,在第三張專輯《腦海群島》即將完成製作時,阿飛西雅前吉他手小蘇 (蘇啟文) 加入甜梅號,樂團由此完善為雙吉他架構,陣容擴充至四人:吉他手昆蟲白 (黃建勳) 、貝斯手葉子 (李柏曄)、鼓手吳孟諺、第二吉他手小蘇。《腦海群島》發行三年後,甜梅號透過第四張專輯《金光之鄉》傾注對社會時局、土地家園的矛盾情感,身為個人對體制投射異議。這是樂團成立 15 周年、成員們順利度過磨合期的成熟之作,也是告別之作。 一反先前以昆蟲白一人為主導的創作模式,這張專輯由四位成員共同創作而成,展現更成熟深刻的內涵。《金光之鄉》曲風雜糅長篇器樂搖滾、緩飆 (Slowcore) 與低傳真 (Lo-Fi),以昆蟲白擅長的吉他效果器為聲音主體,堆砌一層又一層的音牆,貝斯、鼓、第二吉他的此起彼落,構築了豐富了音樂敘事,不帶歌詞的純器樂編制為聽眾保留了更多想像空間。唯一可實現文學性的手段「歌名」由葉子澆灌大量社會議題,指向明確而具體。為了音樂敘事的連貫性,甜梅號也以接近現場錄音的製作方式,保留了近似演出的能量與張力。 葉子提議將時長 71 分鐘的《金光之鄉》分為兩個部分,以雙 CD 的形式發行,同時也把歌曲的調性區隔開來,而《金光之鄉》是甜梅號首張也是唯一一張概念專輯。受小說家村上春樹獲「耶路撒冷文學獎」時的演說《高牆與雞蛋》啟發,CD1 風格激昂明亮,上有「we fragile eggs」字樣,代表人民 ;CD2 氛圍則沉靜灰暗,上面印有「them great wall」,代表政府,兩方呈現了「獨立個體、平凡、希望」與「系統、體制、威權」對立的面向。層次豐沛的〈1 VS. 99〉呼籲弱勢人民要集結成「99」,對抗不公不義的政府 (強大的「1」)。〈關閉罐頭工廠〉前奏預錄的兒童嬉鬧聲揭開核災的隱憂,清晰地指向欺瞞蘭嶼人,置放核廢料罐頭一事。〈停不下來的更新〉、〈金玉良田〉是針對「大埔農地徵收」事件而創作,〈月娘總是照著我們〉暗喻政府無所不在的監控措施。十年過去,個人與體制的拉鋸未曾緩和,戰爭、疫病仍然意圖侵吞這個世界,《金光之鄉》卻始終以其魔幻迷離的聲響呼喚著工業化世界的良知。 《金光之鄉》發行後不久,甜梅號一度因創始成員葉子離隊而更名為「微光群島」,並新增合成器手林昀駿,但仍於 2015 年宣告解散。解散後團員們仍持續進行創作與演出,主腦昆蟲白陸續發行作品《電影〈刺青〉音樂概念專輯》和《自然人》,也於 2022 年帶來專輯《瞬間》;鼓手吳孟諺則輾轉於絲襪小姐、熊寶貝等樂團,現為法蘭黛鼓手;各自在台灣音樂場景裡發光發熱。而昆蟲白與葉子初遇的水晶唱片也早已熄燈多時,轉型為數位型態的「水晶索引聲音資料庫」,留存台灣本土音樂紀錄。

更多 甜梅號 專輯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