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 林憶蓮 的「蓋亞」
林憶蓮
蓋亞
Album - 國語流行樂, 音樂, 流行樂
即使林憶蓮在流行樂征途上早已交出多首膾炙人口的抒情精品,唱出一代都會女性纏綿的情深悱惻,但直至 2012 年由她攜手常石磊共同製作的《蓋亞》,才讓樂壇見證她的大破大立。捨去傳統華語流行音樂的工業模式與品味偏好,林憶蓮的全然主導揭示了她不討好、不走慣常路徑的決心。迷醉於電子、另類與氛圍音樂,她將靈光一閃的旋律哼唱記錄下來,隨之而來的前衛音樂理念交托常石磊一起付諸實踐,帶領樂迷進入詭譎幽冷如 Björk、敏感深情如 Tori Amos 但仍保有林憶蓮真摯本質的新世界。從來不能算作唱作歌手的林憶蓮在其中貢獻了三首詞作、一首作曲,那些讓創造力迸發的瞬間據說都是經常石磊極端的編曲方式刺激得來的。「蓋亞」即 Gaia,希臘文大地之母之意。這一次,林憶蓮化身大地之母從混沌不明中開闢嶄新的音樂視野,既具破壞性也充滿創造力。昇華至感懷萬物的視角,並非只是曇花一現,林憶蓮在《蓋亞》中透過不同層面分進合擊——宗教意味濃厚的經文念唱為〈無言歌〉揭幕,冷冽的電子音符敲打心臟,重複吟唱的「救救我們的神經/救救我們思想裡的孽」渴望洗滌文明的罪孽,反覆叩問「生的意義」。不溫不火的琴韻與吉他噪音聲響交織的〈枯榮〉,側寫萬物輪回的生命力,營造出遼闊的聲場。但直至〈蓋亞〉才拋出最深長的怒吼,那一句聲嘶力竭「後悔吧/後悔吧」宛如敲醒世人的警鐘,而搖晃的情感餘震繼續在〈柿子〉釋放,林憶蓮展現出高超演唱技巧,從細緻到渾厚的聲線探索,將常石磊大學便早已寫好的曲子詮釋得有血有肉,以柿子失去嫣紅來比喻地球暖化,將無奈感歎訴說得如此悠遠深長。林憶蓮寄託于《蓋亞》的企圖並非只是跨越音樂風格邊界,以及站上制高點俯瞰人間,她仍傾心鑽研如何以涓滴細膩的歌唱,傳達女性的百轉千回。滿溢內斂爵士琴調的〈紅眼眶〉、氣若遊絲卻肺腑動人的〈也許〉,抑或整張專輯最貼近流行旋律、由吳青峰譜寫的〈寂寞擁擠〉,電吉他的劃破天際的作響,割開寂寞冷冽,林憶蓮亦非常認同歌中所唱人群中的寂寞是更貼切形容寂寞的感覺一種。〈灰〉流淌如小酒館音樂的輕盈灑脫,「終於懂了/生命大於愛」留下一抹開闊釋然。《蓋亞》淬煉出流動的音樂藝術性,不僅是林憶蓮生涯的里程碑之作,更可感受一名歌者如何無拘無束地享受創作本質,即使充滿實驗野心,卻完全沒有鑿出刻意痕跡,一切水到渠成。在揮灑豐沛生命力的後作《0》之前,《蓋亞》已為林憶蓮的歌唱生涯標記出重要分野,奪下第 24 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最佳國語女歌手」和「最佳專輯製作人」等大獎,也都只是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她成功展示了一名坐擁成就的音樂人,仍不斷演化自我、力求突破的生命歷程。

更多 林憶蓮 專輯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