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祥樂隊
野蓮出庄
專輯 · 草根搖滾 · 2020
在專輯序言中,長期擔任生祥樂隊「筆手」一職的鍾永豐寫下:「我們不常吃的野蓮,何以出庄且易名?困惑中,我夾一顆對面烏入嘴,兒時的澀苦在舌根處轉甘甜……那滋味引我再度回家。」在 WTO 打開台灣自由貿易的近 20 年來,野蓮代替了菸草,成為美濃農村重要的經濟作物,以大眾熟知的「水蓮」之名端上全台熱炒店;而在鍾永豐的眼裡看來,炒野蓮、大封、對面烏⋯⋯這一道道出自農村的菜餚,其實都飽含了極為細緻的故事與情感。雖說專輯名為「出庄」,但其實更像透過這些家鄉味「回庄」。
《野蓮出庄》作為專輯三部曲終章,內容依然圍繞美濃,只不過這回不談《我庄》的農村現代化或《圍庄》的石化產業議題,反而回歸到「食物」日常生活面。在概念早已於多年前成形之時,鍾永豐選擇不輕易動筆,反而先大量閱讀相關著述,至 2018 年才完成所有詞作;林生祥則到 2019 年秋天結束《陽光普照》、《男人與他的海》等電影配樂工作之後接手作曲。這些長年的累積與沉殿,都為專輯帶來更完整的情感,深刻唱出刻寫在舌頭上的文化與族群記憶。
比起前兩張巨大的社會能量,《野蓮出庄》的性格十分淳樸,如同鄉間陽光暖烘烘照進耳裡。「民謠的曲式一直是我的重要書寫方向,依舊可以成為專輯的一根支柱。」林生祥在 Facebook 官方專頁上形容。他試圖加入金光布袋戲、李文古說唱對話這些傳統元素,在幽默草根的口白之中,連結到他所思的「做一張讓父母親能夠聽得懂、笑得出來的音樂」;並細細吟唱鍾永豐筆下這些非主流鄉土菜餚、與樂隊七人班底攜手前進,玩出了他結合「日本 B 級美食」概念後通稱的「B 級音樂」。
每首歌中,有時如〈大封〉那樣家庭團圓張羅飯菜的場景;有時如〈對面烏〉、〈芋仔粄〉暗藏農村女性刻苦與祝福心情。而更多時候,他們則從〈野蓮出庄〉、〈斛菜冇筒梗〉、〈打烏子〉等食材遷徙或鹹魚翻身的角度切入,與農村命運互為表裡對照。看似平凡的日常,皆是在地人不必言說的默契,這張香氣撲面的《野蓮出庄》承載一張張鄉親面孔的客家農業文化史詩,在咀嚼之間,給你聽覺與味覺的雙重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