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炯恩
種子
專輯 · 流行樂 · 2023
「Pina’avelan a nia cemas Maqati a’en a suljivatj a isansenai (感謝上帝讓這個作品順利完成)。希望在聽這張專輯的人,能體會到當代青年發生的議題,不管是排灣族或性少數等台灣各個族群社會,一起關注這片土地所發生的事情,因為每一個人都是這片土地的種子。」舞炯恩寄語 Apple Music 的用戶。
在排灣族歌手兼製作人舞炯恩的過往作品中,有帶著粗獷鼓點和清脆鈸聲的 Baile Funk (〈Vuvu I Simadruqan 祈雨歌〉),也有延續雷鬼濃厚低音和律動的 Dancehall (〈Mitatequan 謙卑〉),還有為全原運大會而作的 Afrobeats (〈原住民的孩子〉),以及替阿布田譜寫的混種 Jersey Club (〈好了就好了〉),皆可明顯聽出他對區域性舞曲的熱愛。也許是這些節奏的背後同樣具有強烈的文化和族群脈絡,更能讓舞炯恩在華語和族語,以及嘻哈、流行和古調之間,驕傲地訴說自己的身分。
延續舞炯恩擅長的樂風與前作《Apaz根》中以植物比喻人事物的概念,他的第二張母語專輯《種子》進一步探討了部落青年面對當代生活的種種課題,同時將關切的目光投向各個社會群體,賦予自身文化背景中所延伸的生命價值。排灣族雙管鼻笛的音色和外婆黃麗貞的悠悠歌聲為專輯揭幕,〈大武山下的孩子 / 搖籃曲〉播下了一顆種子,「不要忘記你排灣族的名字」的諄諄教誨深埋在即將離家遠行的遊子心中。因此,在〈島嶼男孩〉中,舞炯恩扛起了傳承部落血脈的使命,以滑順的 R&B 唱腔跟著 Reggaetón 韻律與南非電子 Amapiano 的木鼓聲響,自信唱出:「timitja mana tjaljayan/vusam itjen a sepaiwan」(我們就是這片土地的長子/排灣族的種子)。而他在 MV 裡 diva 之姿的扮相,也讓人想起前作中同樣混搭 Afrobeats 和 Dancehall 的〈Adu 阿嘟〉。
《種子》以腳踏實地的敘事觸及各大議題的各個面向:講述部落青年外移心境的〈離家之歌 (Nalivan)〉深刻描繪愛情與生計的兩難,〈平民之戀〉則從部落階級的情感追求延伸至 LGBTQ+ 面臨的困境。在嘻哈舞曲〈啊怎麼樣勒?〉中,舞炯恩饒唱著「maretimaljimalji a sinivai na cemas」(上帝給我獨一無二的樣子),回應酸民對原住民和性別的刻板印象。邀來 Kivi 合唱的〈萬能的手〉溫柔地緬懷了舞炯恩的二姨婆,生動刻畫出一位以傳統服飾手工藝為生,並照料他度過童年時光的勞動女性。此輯前段隱含這塊土地昔日和當下的狀態,後段與 AZ李孝祖等合作的〈快一點〉與〈末日世界〉則投射出對部落將來的焦慮。前者交織西非流行節拍與母語古調,喚醒青年對族語的認同,後者則迫切直指語言失傳的困境,在福音等元素的饒唱融合下,以耆老的告誡「你是現在、過去、未來」,傳達每個人都是文化傳承者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