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 賽門.拉圖 的「Britten: Spring Symphony, Sinfonia da Requiem, 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賽門.拉圖
Britten: Spring Symphony, Sinfonia da Requiem, 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Album - 古典音樂, 音樂, 現代樂派, 管弦樂
布列頓的合唱交響作品《春天交響曲》在 1949 年首演,但直到今日,它仍聽起來頗具現代和新鮮感,十分令人驚嘆。賽門 · 拉圖和倫敦交響樂團的現場錄音,更證明這部作品在許多方面都領先了它的時代。 首先,一段加長的「導奏」將整部樂曲置於淒涼的冬季場景之中,倫敦交響樂團生動地描繪了這一表現力並不突出、不太感傷的景象,而倫敦交響合唱團也熱切地回應。隨著春天的到來,布列頓筆下的旋律輕鬆了起來,讓獨唱家們大膽地模仿鳥叫聲,而在傑出的英國男高音艾倫 · 克萊頓的帶領之下,他們做得活潑又唯妙唯肖。布列頓也加入了孩子們的歌聲,在錄音中,三支童聲合唱團 Tiffin Children's Chorus、Tiffin Boys' Choir 和 The Tiffin Girls' School Choir 帶來充滿激情的演繹,最後還唱起了古老的輪唱曲〈Sumer is icumen in〉,為狂歡節一般的結局畫下了圓滿的句點。 在這張專輯裡,《春天交響曲》還搭配了布列頓 1940 年的《安魂交響曲》和 1945 年的《青少年管弦樂入門》,從最黑暗的絕望一路到鼓舞人心的勝利,就像是帶領聽眾走完一趟完整的旅途。拉圖詮釋的《安魂交響曲》流暢而且目的明確,相當自然地導向了怒氣沖天的中間樂章〈震怒之日〉(Dies irae),而在最後的〈永恆的安息〉(Requiem aeternam) 裡,他清晰地表現布列頓具有馬勒風格的弦樂片段,創造了感人肺腑的時刻。在《春天交響曲》歡快的終曲樂章之後,他們接著是以生動、巧妙的演出展示了普賽爾主題構建的《青少年管弦樂入門》,最後,意氣昂揚的賦格在倫敦交響樂團的銅管聲部那輝煌鏗鏘的合奏中達到了頂峰。

更多 賽門.拉圖 專輯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