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正
All Mozart
專輯 · 古典音樂 · 2024
「從莫札特的 18 首奏鳴曲中,我提取我人生必須錄製和彈奏的五首作品。這也是我自己人生中莫札特的代表作。」來自香港的鋼琴演奏家黃家正告訴 Apple Music。他梳理、解析和演繹莫札特、巴哈的作品,始於 2023 年初的「全心巴哈 · 全意莫札特-KJ黃家正鋼琴獨奏會」,黃家正將現場錄音拆解為《全心巴哈》和《全意莫札特》兩張專輯,分別發行。這張專輯收錄了莫札特四首大調和一首小調鋼琴奏鳴曲,黃家正從調性到情感層次精心安排曲目順序,展現他對莫札特作品的深刻理解。這張專輯不僅是黃家正技藝的揮灑,更是他與莫札特音樂多年相伴的見證。專輯發行之際,黃家正與 Apple Music 分享了《全意莫札特》背後的故事。
專輯內有許多耳熟能詳的作品,莫札特的音樂對你有何特殊意義呢?
「這些作品由最簡單的練習曲,到最繁複的奏鳴曲和組曲也有。而且很多也是大部分鋼琴演奏者,甚至琴童也學習過的作品。這也是莫札特最精妙之處:所有音符看似簡單,但更精妙莫極。從『全心巴哈 · 全意莫札特』兩場音樂會,我也精心設計他們的排列和關係。首先用上調性之間的關係,然後整體來說,兩場音樂會也有自己的個性和發展。」
五首莫札特奏鳴曲包含四首大調與一首小調,如何看待它們之間的差異?
「整場莫札特,五首奏鳴曲其實最終會變成一首。首先一前一後,莫札特前期的 G 大調,最後一首的 D 大調。兩首也是不了了之,耐人尋味的完結,似是話未說完地由 G 升五度走到 D,之後便去到整場音樂會的中心──《A 小調奏鳴曲》,最悲壯、最動感,最反覆而內省的一首作品。
然後 F 大調對應了 A 小調的慢樂章,最後也回到 C 大調。而最後一首 C 大調,當然就是回應了第一首的 G 大調。簡單來說,整個關係就是這樣。五首莫札特,也各自呈現了不同莫札特的外在面孔和內裡情感。」
從巴哈到莫札特,音樂的技法有哪些變化,你又如何理解呢?
「巴哈的音樂是各自的聲部完整了自己的世界,它們互相對話。莫札特的音樂,是大家合作地呈現一個劇場,或是歌劇性故事,雖然奏鳴曲仍然是純音樂,並不是有內裡的劇本和故事性。但所有莫札特的音樂,本能就是歌劇。所以這代表著,巴哈的音樂,並不需要觀眾。它是自己和上天或是內心的對話。莫札特的音樂需要表達出來,有對象,因為有了第三方,才變得更有意思。」
專輯中有哪些歌曲對你獨具意義呢?
「莫札特的 F 大調,是我第一次 16 歲在歐洲參加大師班的作品,A 小調是我在大學時期跟一位莫札特權威羅伯 · 列文學習的作品。G 大調是我參加魯賓斯坦國際大賽的作品。說起來,這些歌曲真的是由我自己是一位琴童開始學習之經典。我最喜歡的莫札特就是《F 大調奏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