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浩
黑馬
專輯 · 華語流行樂 · 2024
「『黑馬』是一個概念,貫穿了我整個人生。」李榮浩向 Apple Music 點明了專輯的核心:「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黑馬。」這一人生觀早在他過去作品中顯露,從獻給渺小又強大的〈麻雀〉到遙望隨興而至的詩仙〈李白〉,李榮浩不斷傳遞著「每個人都有創造奇蹟的機會和潛力」。近距離觀察真實生活的視角,不僅成為他近年創作的主力,也使他的專輯發行策略更像是一篇篇生活紀事。
自《麻雀》開始,李榮浩選擇放慢腳步,讓專輯作品以單曲形式逐一上線,原因就是想以創作者身分,好好地向聽眾訴說每首曲目背後的故事。他打趣地說:「請大家多給我一點時間來做導購。」而《黑馬》中所描繪的親情、愛情等人生百態,即使如水般平淡,卻是能讓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日常。
接下來,李榮浩深入分享了本作的幕後故事。
我是操作人,不是概念人
李榮浩以「從 CD 演化至 MP3」這個聽歌習慣和音質要求來打比方,認為專輯或單曲的發行方式是一種時代的變化。他解釋著:「大家還是想聽歌的,所以只要抓住『歌』這個重點。」另一方面,他認為自己專輯中每首歌的類型不盡相同,但都是在記錄心境,從甜蜜、溫暖、傷感到無所事事,如他所說:「我的生活裡就是這些東西構成,少了任何一個都不對。」
李榮浩特別提及了先前爆紅的五秒之歌〈貝貝〉,也是他「當下那刻想玩」的音樂成果。即使大家一開始摸不著頭緒為何《耳朵》是以此收尾,他仍信誓旦旦地保證:「因為我真心覺得它很重要。我的東西要是我自己想做的,這是我的底氣。」由於堅持著「就算不可理喻也要發自內心」的信念,李榮浩以實幹型音樂人身分為自己將每首歌一一亮相的理由做總結:「我是做音樂的人,就是在棚裡幹活的人,就是從 MIDI 點出來到混音,再到錄音。我是操作人,不是概念人。所以我更看重是音樂本身。」
城市人貼近自然、迷戀生活細節
從〈輕輕田園系〉中的明媚秋日風光和伴侶的笑容特寫,就能清楚體會李榮浩對身旁人事物的敏銳觀察。近年幾乎推掉所有綜藝節目的他,也就此分享了近況:「最近這兩三年幾乎只在做兩件事:辦演唱會和釣魚。」他也拿走出戶外後的轉變作比較:「因為我是城市人,所以即使我的腦海裡有戶外的畫面,但仍是模糊的。然而,我現在釣了兩三年的魚後,我一想到戶外就很清晰,那個味道會在我鼻子裡迴盪。我能想像出戶外的天氣以及傍晚時有多少蚊子。」他還補充道:「這首應該是那段時間寫的歌,覺得心情蠻好的。」而這一甜蜜情歌不但有著老靈魂樂的醍醐味,歌詞裡更充滿了「沒有預設過的小事」,他透露:「很多時候,當我在寫這樣的情歌時,一半是甜蜜的感覺,一半是生活中的細節。」
細節控的李榮浩在〈另一端〉回歸年少的自己,寫下了具象的父親和抽象的親情。他表示:「我覺得所有的感情與親情是最難表達的,我之前寫過一首歌叫〈爸爸媽媽〉,那首歌的詞真的好難。」他更直言:「你寫得重一點就會顯得俗氣、煽情,但如果寫太淡也會四不像,跟爸媽的感情怎麼可能淡淡的呢?」因此,他選擇以樸實小事和孩子氣口吻來描繪與離世親人之間的無形羈絆,並如此解釋傷感與希望並行的〈另一端〉:「我並不想讓你難過,我只是想記錄。」他也分享了自己面對生離死別的態度:「說釋懷也好、遺憾也好,我覺得這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再來,這是我們心目中不可缺少的,也是能讓我們成為成年人的台階。」
不期而遇的美好,不加修飾的真實
專輯中唯一翻唱曲〈戀人〉的原唱是年輕歌手劉嘉星,也是李榮浩的粉絲。在無意間聽到與自己頻率和美學相似的原曲後,李榮浩十分喜愛,並分享道:「我沒有改任何一顆音或一個字。我覺得我一旦加入,整件事就不好玩了。這好玩的點就是他腦子裡的我,而我也認可了。」即使在編曲上做了調整,這次的合作依然讓李榮浩覺得十分有趣。「因為它是真實發生的。」他感性地說道:「這太難得了。不要破壞它、不要故意製造浪漫,它本身就很浪漫。」這樣的美好與真實,在本次分享中不斷湧現。從將「在釣魚處對面有兩窩總在打架的猴子」這種危險的野外經驗視作大自然的禮物,到尊稱青少年時在火車上遇見的農民大哥為「黑馬」級男低音,再到因為自己對煽情感到懼怕,所以很多時候選擇做一個搞笑的人,李榮浩與我們分享的人生點滴,也側寫出他的恬淡性格和看待生活的溫柔眼光,於是也不難明白為何他的音樂總能引發共鳴。
音樂裡看不見的減法
作為一位全方位的製作人和吉他手,李榮浩詳談了本作中的許多音樂巧思和技法。桀驁不馴又自由奔放的〈黑馬〉,在指彈吉他的特殊定弦 (DADGAD) 的助力下,迎來了更多聽感共鳴,而節奏和銅管取樣則帶有嘻哈風貌,也不免讓人好奇他的構思。「其實在編曲時,我更多想的是混音。」他回答道:「因為其實指彈吉他好聽且被大家接受的原因,在於它包辦了所有人的工作。節奏、低音、和弦和律動都由這一把吉他來定,那就等於搶了鼓、貝斯和鋼琴等的戲份。」基於此,李榮浩不強加所有人演奏同樣的內容,而是花大量心思用不同樂器去構築出一個和弦,並在花俏的指彈吉他上,把律動沒有滿的地方用銅管樂的切片「插縫」,並以「給這首歌做一些染色」形容之。
這個「切」的刀法也運用到了〈黑馬〉的貝斯上。李榮浩將常規的 100 赫茲低頻减少,保留了夜店所傳出的超低頻。「因為我想把頻率讓給吉他的低音,我不想讓它們打架。其實就是一直在做退讓,從編曲到混音時都要這樣。沒用的東西就得收乾淨,才能一起去構成和弦。」他如此說道。
此曲的另一亮點即是在節奏上運用了合成器的電子聲響。他解釋著:「我希望這首歌很美且很靜,但真鼓到達不了這麼靜,只有電鼓才可以。所以我也使用了電貝斯,讓一切都很安靜、可控,也很平滑。因為用人彈的話,動態就會很大。」並以「不想情緒被帶動起來」去強調〈黑馬〉中那股平靜的瘋狂。也正因為這樣,此曲的歌詞、旋律、人聲和器樂才得以緊密地交織,而這種「聽起來不能多也不能少」的手法,正是李榮浩現在喜歡做的事情。
與當下年輕人的精神同行
廣告曲〈一百〉寫出了當代青年各自綻放精彩的心態。身為創作者的李榮浩在收到「年輕世代」的主題時,特別進行了考察,發現年輕人「不太愛搞客套、不喜歡就不喜歡」的態度與自己這輩並沒有差太多。他挑明:「就沒有必要去做一些無意義的關懷,我不會領你的情,你也不會因為我而難過,對吧?我歌詞就是這樣寫,而我也是這樣想。」
在與廠商討論的過程中,「焦慮」也成為李榮浩的觀察重點。他以自己的學生為例,他給被焦慮所困的學生一個去杭州遊玩的任務,並要在三天內去完所有指定景點。之後,學生回來告訴李榮浩,那三天內完全忘了焦慮。他知道焦慮是無法被解決,於是給出了個人建議:「我覺得可能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忙起來,去做你想做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即使這可能會讓你很累,但如果你的目的是忘記焦慮,我相信忙一定是首選。」
隱形的挑戰
《黑馬》已是李榮浩的第八張個人專輯,儘管如此,他仍持續增進自己的音樂技能。他先是與我們分享自己在專訪的前一天,剛好在觀看國外的混音教學。即使基礎邏輯不變,他仍想探索如何讓聲音變得悅耳。他更透露:「我到現在每天堅持練最少一小時的吉他。我不是看電視練習,而是開著節拍器坐在那裡練,這非常有效。如果我開一小時的電視,我可能會減少四到五成的功力,因為你的腦子會特別分散。我這樣已經持續了 30 年,從沒停過。」
談到吉他,李榮浩提及自己已經花了三、四年練習經濟撥弦 (Economy Picking),而這指法與他所熟悉的交替撥弦不同,他自言:「最難的就是要改變前面 30 年的習慣,重新去練一種演奏技法,而我想要兩種都掌握。我不會在任何地方展示,也不會跟人家講怎麼練,我只會讓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李榮浩也對這個由自己所設的挑戰宣示:「這不會是水到渠成,但我很熱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