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唱經班 & 亨利・蕭特
Castagnet: Magnificat
專輯 · 古典音樂 · 2024
2019 年 4 月,巴黎聖母院遭大火摧毀。幸運的是,因為教堂神職人員的迅速應變,許多珍貴的藝術品與聖物得以安全轉移。然而,教堂依然受到嚴重損害:由數百根 13 世紀橡木樑組成的屋頂坍塌,木製尖塔完全焚毀,內部也因掉落的碎片與數百萬公升滅火用水而受到嚴重破壞。 儘管位於西側高處的大管風琴僅受到熱氣與煙霧的影響,但橫廊旁為合唱團伴奏的管風琴卻遭受了嚴重且無法修復的損壞。自 1988 年以來就擔任聖母院合唱團管風琴師的作曲家伊夫·卡斯塔涅 (Yves Castagnet) 向 Apple Music 古典樂表示:「合唱團管風琴確實受到水的嚴重損壞,但我們會努力找回它原本的聲音,因為大部分的金屬風琴管都保存了下來。」 大火發生後不久,卡斯塔涅創作了《Magnificat》這部合唱與管風琴作品。作品以聖母瑪利亞探訪表姐伊麗莎白時所說的經文為基礎,這段經文也是基督信仰中最重要的文本之一。他回憶道:「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在大教堂裡唱這段經文。這些是聖母瑪利亞的話語,而這座大教堂正是為她而建。所以《Magnificat》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卡斯塔涅希望有一天,巴黎聖母院唱經班 (Maîtrise Notre-Dame de Paris) 能在指揮亨利·蕭特 (Henri Chalet) 的帶領下,由他親自演奏修復後的合唱團管風琴來詮釋這部作品。修復計畫將為管風琴增設音栓與第三鍵盤,賦予它幾乎全新的音色。「舊的合唱團管風琴更適合演奏傳統音樂,特別是法國與德國的作品,」卡斯塔涅說,「但現在,為了聖母院的禮拜儀式與音樂需求,教堂需要一部能適用於多種風格的合唱團管風琴。」 然而,卡斯塔涅的夢想仍需等待,合唱團管風琴的修復工程將延遲數年,因為修復教堂其他部分被列為優先項目。因此,《Magnificat》的首演計畫於 2025 年 9 月,使用大管風琴進行。他表示,這或許是一種祝福。聖母院的大管風琴是法國最富魅力且最具色彩感的管風琴之一,而卡斯塔涅的《Magnificat》則是一部充滿想像力與力量的作品,明顯受到 19 世紀末與 20 世紀巴黎禮儀音樂的影響,隱約可見杜呂弗雷 (Duruflé)、迪普雷 (Dupré) 與佛瑞 (Fauré) 的痕跡。卡斯塔涅補充道:「我是法國人,當然會受到許多法國作曲家的影響,也包括耶罕·阿蘭 (Jehan Alain)。此外,我也深受我最喜愛的合唱作曲家之一,英國的班傑明·布里頓(Benjamin Britten)的啟發。」 另一個重要影響則來自巴哈。卡斯塔涅在創作時模仿巴哈的《Magnificat》,將經文分為相同的組成部分。然而,他也坦承,對巴哈音樂的熱愛與敬畏讓創作過程異常艱難:「我非常崇拜這部作品。我認為它可能是巴哈最偉大的傑作之一。多年來,我一直對自己說:『不行,你不能用這段經文來創作音樂。』」 儘管如此,卡斯塔涅的《Magnificat》無疑是一部令人信服的作品。雖然我們無法在修復完成的合唱團管風琴下聆聽這部作品,但此次錄音已非常接近理想效果。此次錄音選擇了巴黎的聖克羅蒂德聖殿 (St. Clotilde),這座教堂曾是法朗克 (César Franck) 與朗格萊 (Jean Langlais) 擔任管風琴師的地方,也證明是聖母院的完美「替代品」。2024 年 12 月,卡斯塔涅將再次回到聖母院,這座長久以來作為他音樂與精神歸宿的神聖空間。他提到回歸的心情:「我們需要時間去適應這座重新誕生的大教堂。當然,它並不是一座全新的建築,但對我們來說,它卻是如此嶄新。這座大教堂沉睡了五年,而現在,是時候讓她甦醒了。」

更多 巴黎聖母院唱經班 專輯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