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
卡拉OK.台北.我
專輯 · 華語流行樂 · 1994
憑藉演唱人生首支單曲〈我的未來不是夢〉一舉成名,張雨生出道即巔峰。而後《天天想你》、《大海》等專輯均獲得空前銷量,面對這樣的商業成功他反而未被束縛住手腳,而是轉向自省,渴望更進一步地探索自身可能性、挖掘與眾不同的聲音,於是才有了這張《卡拉OK.台北.我》——張雨生的第六張國語專輯,同時也是第二張個人全創作專輯。從標題就可以讀出張雨生的思考脈絡,在流行音樂、自我內心與城市間互相辯證、試圖找到一個全新切角。他從生活中取樣、碰觸社會議題,也在音樂編排上做出許多大膽嘗試,使用現場錄音呈現樂器的純粹樣貌,展現自己在歌唱之外的全面實力。整張專輯收錄 13 首歌,曲風包羅硬搖滾、爵士、藍調、民謠、R&B、流行、福音和靈魂樂等,充滿實驗精神,更以全專總時長 73 分鐘而成為台灣流行樂史上時長最長的專輯。身兼作詞作曲、編曲、製作與器樂演奏數職,張雨生把控了專輯的全貌。篇幅長達 9 分 51 秒的〈永公街的街長〉以少見的流浪漢為主題,以文英阿姨的口白開場,神來一筆加入月琴、 薩克斯風,搖滾曲風中竄出爵士弦律,最後走向重金屬的慷慨激昂,曲風揉雜、柳暗花明;〈動物的悲歌〉以 Funk 歡樂氛圍表現流浪動物的哀愁;〈兄弟呀〉由藍調空心吉他引領,循序漸進打開華麗搖滾的滂礡場面;〈我的心在發燙〉加入陶晶瑩客串,模仿戲謔而陳腔濫調的愛情曲調,萬花筒般的手法令人目不暇接。除了跳脫的曲風,張雨生依然可以寫出傳唱度超高的弦律:許多人心目中的神曲〈後知後覺〉用福音的律動節奏,將他對已逝妹妹的思念昇華成更具神性的感激之情;〈我期待〉展現他那深切、穿透力無限的人聲,不論經過多少年都能顫動聽者、揪緊我們的心。「狀況與變數終會過去,唯有作品會留下來,那些用心、那些靈光閃動瞬間的驚喜會不斷帶給後繼的人希望。」張雨生達成了自己對這張專輯的期許,數年後,《卡拉OK.台北.我》被越來越多的大眾聽懂而被封為神作。張雨生超越時代的想法,留給華語樂壇無可取代的珍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