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韻玲
憂傷男孩
專輯 · 華語流行樂 · 1997
在校園民歌、溫柔女聲和玉女偶像當道的 80 年代,黃韻玲以酷炫的短髮造型和低沉聲線在 1986 年發行的首張專輯《憂傷男孩》中亮相。不落俗套的形象搭配專輯文案中「靈魂的聲音用搖滾伴奏,古典的手狙擊年輕的藍調。紐約懂,西門町懂嗎」的宣言,展現了黃韻玲在音樂風格上的矛盾感和叛逆性,更以挑戰整個台灣流行樂壇的語氣,暗示了這位「Rock Ghost」所代表的全新音樂形態。滾石前輩羅大佑曾在 1982 年發行的首張專輯《之乎者也》中高喊「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彰顯了鮮明的社會批判意識和叛逆形象,同樣投身於搖滾樂的黃韻玲則幾乎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以西門町的都市生活為據點,捕捉街頭巷尾、男孩女孩的憂傷神色。〈憂傷男孩〉詰問愛情中男孩的迅速抽身,〈一瞬間〉定格在四目相接的美好邂逅瞬間,〈再也不〉以「再也不想你」宣告回歸自我,〈我是你的〉卻仍重複「我是你的/不要忘記」,為愛的承諾惴惴不安。專輯曲目雖統籌在「憂傷男孩」的名目下,實際上都掩藏著一個輾轉於都市中為愛傷神的女孩。黃韻玲擷取搖滾樂的精神,從女性視角透視形形色色的都市愛情,用憂傷的眼凝視兩性關係中的男性,代表 80 年代末年輕人發出了浮出都市地表的聲音。〈憂傷男孩〉開場打字機的音效被延伸成整首歌的基底節奏,襯托著情緒高昂、亦唱亦喊的唱腔,〈結婚喜帖〉裡「北風把一張報紙揚過幾條街」這樣的寫景歌詞,逐漸演變成由歌聲與法文念白互相應答的對角戲,〈一瞬間〉在唱到關鍵字的同時突然轉調,讓空氣中瞬間充滿夢幻的氛圍,〈下午茶〉唱著唱著,接到一段由周華健帶來的有趣粵語獨白。這些戲劇性的安排也營造出黃韻玲音樂上古靈精怪的特質,加上專輯在搖滾基底上調和抒情、龐克、爵士、Funk、電子合成器等或經典或前衛的元素,使黃韻玲在出道之初便坐實了「音樂精靈」之名,也折射出了民歌熱潮後 80 年代台灣樂壇漸趨多元的縮影。

更多 黃韻玲 專輯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