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pple Music 上聆聽 傻子與白痴代表作。
傻子與白痴代表作
Playlist - 16 Songs
台灣的樂團場景在 90 年代後蓬勃生長,創作型人才不斷湧現,而傻子與白癡無疑是「Z 世代」代表之一。在民謠、電子、R&B 和搖滾等不同流派間流轉,他們並不拘泥自己,而是持續摸索、隨性揉捏樂風。「傻子」代表不被社會規範的我,而「白癡」是難免被捲進時代洪流的我,傻子與白癡以獨特感知,在作品中表達了人性之一體兩面。傻子與白癡的生涯始於少年們 18 歲之時,早期的創作多描寫後青春期的憂鬱與迷茫,將未成熟的呢喃囈語編織成關於長大的旋律。後逢主唱蔡維澤在選秀節目《明日之子 2》中奪冠出道,攜傻子與白癡共乘成名快車,也加快了他們成長的節奏。 傻子與白癡的首張專輯《夜長夢少》融合民謠與後搖,如雨後大霧質感的音樂,搭配上蔡維澤獨特的咬字口氣,對未來迷惘的〈你終究不愛這世界〉,以及傾吐出少年失眠情緒的〈5:10a.m.〉皆呈現朦朧詩意。歷經疫情帶來的消沈與黑暗,第二張專輯《Year of Fate》像是經歷了一場「階段性的叛逆」,搖滾樂生猛的衝撞感唱出了傻子與白癡的硬漢氣質,時間淬煉出他們更加從容、開闊的情感表達:〈Hurry up, Eric You Fool!〉呈現奇異詭譎的工業氛圍,管樂組不和諧的聲響帶來極具張力的壓迫感,讓創作者的焦躁情緒躍然紙上;〈OY〉持續著華麗的高音,以戲謔的方式向世界發問:「Oh, Why?」;改編校園民歌時代歌手葉佳修的〈第一支舞〉,過去多是學校舞會聯誼時的開場曲,傻子與白癡以更「chill」的節拍呈現潮濕夏天的曖昧,與葉佳修展開了一場跨時空對話。「Year of Fate」描寫團員 24 歲的本命年,傻子與白癡一改詩意的中文歌詞,用英文闡述對「愛」的更深體悟。第二張專輯的歷練後,他們開始探索其他聲響的運用,〈Dumb〉以重複人聲作為節奏,器樂的割裂感更增加了戲劇性的感染力,從容的旋律已然脫離第二張專輯中,急於證明自己而流露出的悲觀情緒。傻子與白癡成長的軌跡流露在各階段的音樂轉變,也展現了他們在風格上追求突破、無所畏懼的傻勁。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