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pple Music 上聆聽 艾怡良代表作。
艾怡良代表作
Playlist - 22 Songs
在第 28 屆金曲獎上,艾怡良一舉入圍七項大獎,最終成功摘得最佳國語女歌手獎,這個略顯陌生的名字一夕之間闖入大眾視野,艾怡良迅速成長為了當代樂壇不容忽視的存在。然而彼時功成名就前,艾怡良已在樂壇拼搏浮沉多年。艾怡良的音樂之緣始於選秀節目。她天生就有一副適合唱靈魂樂的好歌喉,繼承自千禧年 R&B 的律動和穩健的 Live 台風無不是音樂綜藝的審美取向。她自 2008 年起陸續選秀七年,儘管曾奪得《超級偶像》總冠軍簽下唱片合約,但人氣始終平平。艾怡良選秀遺憾碰壁,在此期間推出的兩張專輯反而得到了來自業界的肯定:第二張專輯《大人情歌》遊走在主流與獨立之間,剛強的都會女子形象備受好評,首次自作詞曲作品〈上流玩法〉也評價頗高。受到激勵的艾怡良綜藝結束後潛心創作,攜手製作人陳建騏打磨一年時間破繭重生,橫掃金曲提名的《說 艾怡良》這才得以問世。在《說 艾怡良》收穫的七項提名中,自作詞曲的〈我們的總和〉獨佔年度歌曲、最佳作詞人、最佳作曲人三項,詞淺言深、娓娓道來的「艾」式情歌正式打響招牌。艾怡良擅長在渺遠的時空中捕捉情緒外露的剎那,用私人化的自白絮語描摹細膩情思,並勾起聽眾的普世共鳴:她用雲淡風輕的姿態回望前半生,懷緬愛情裡熱烈的自己,「怎麼愛一個人我都沒忘 / 二十年後還是一樣輕狂一樣不枉」(〈Forever Young〉);她深夜獨白,把失戀後不敢再愛的無助寫得悵然若失,「多成熟我都不能 / 假裝我很快樂」(〈我這個人〉)。艾怡良的遣詞造句也別具風韻,觀察角度和意象選取都常令人耳目一新:她把戀人的依存關係用加減乘除比喻,「我們被告知錯誤是種必經/你先睡去/只有我醒著逐步解題」(〈我們的總和〉);她借用對萊特兄弟定罪的緣由,揮洩對遠距離戀愛脆弱關係的不滿,「他們讓海洋的距離顯得可恥/他們讓相隔兩地的愛人看來無所謂」(〈萊特兄弟有罪〉)。兩種特色的詞作在她飄搖遊走、捉摸不定的長旋律曲段中調和成雋永的質感,形成專屬於艾怡良的獨特風味。除了聽眾熟知的情歌,艾怡良從來便不安於現狀的躁動靈魂對於各種歌路都信手拈來。與生俱來的藍調基因和多年打磨的演唱水平已讓她不懼於任何流派,屢獲褒獎的創作能力也讓她更加放開拳腳,向各種曲風的音樂發起挑戰。如果說〈逃生計畫〉還只是基於流行對電氣搖滾的初嘗試,那麼〈滅了我〉直白的厭世情緒包裹湧動的弦樂,在吉他聲中一同爆炸則是積鬱多年的暗黑搖滾大作;像自傳一樣的〈玻璃心〉用輕巧的電子節拍拼貼靈魂樂風情,到〈懷疑論〉已經發展成喧騰的 Synth Pop 巨製。中東色彩的世界風樂器和鳴,從〈夜晚出生的小孩〉延續到〈貪〉,磁性音色在〈萊特兄弟有罪〉和〈痛感〉的藍調派對縱情揮灑,成長到今天的艾怡良早已學會自如收放內心的澎湃情感,用穿透靈魂的嗓音淬煉成豐滿的作品。這位詞、曲、唱三位一體的全能歌者從未留戀於已經取得的成就,而是不斷在未知領域開疆擴土,實現自我突破。2020 年,艾怡良出演電影《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創作的主題曲〈我這個人〉獲得第 58 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項。艾怡良正用更多元的形式展露自己關於愛情和人生的哲理感悟,在華語樂壇繼續閃耀。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