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聆聽 Haruomi Hosono
Playlist - 14 Songs
每一個試圖厘清細野晴臣音樂脈絡的人,最終都會情不自禁觸發甜蜜的煩惱,他無處不在,「音」魂不散。跨越日本搖滾興起的 60、70 年代、電子舞曲風靡世界的 80 年代,細野晴臣於 90 年代將工作重心轉至製作環節,無論幕前幕後的創作,始終保持活力。最廣為人知的日語搖滾先驅樂團 はっぴいえんど (Happy End)、電子樂巨頭 Yellow Magic Orchestra (YMO)、個人的「異域三部曲」,可能還不足以涵蓋細野晴臣包羅萬象、相容並蓄的音樂世界,他的幽默音效、先鋒探索、啟蒙意義,如菁如蔓延伸各處,仍待挖掘。
在 はっぴいえんど 前,細野晴臣先以貝斯手身分加入 Apryl Fool,這個曇花一現的樂團在日本搖滾史上僅留下一張同名專輯,以全盤西洋化的風格探索著藍調和迷幻搖滾的奧義。由三位資深音樂人構成,作為電子樂的先驅 YMO 在合成器和電腦進行輸出的前提下,也演繹了截然不同的風貌:不僅涵蓋聽起來較機械化、冷冰冰的 Techno-Pop,還曾與松武秀樹 (Hideki Matsutake) 合作,嘗試了富有太空感的環境音樂〈Loom〉,長達兩分鐘的謝潑德音調 (Shepard tone)不斷製造出音高持續上升的錯覺,無限迴圈的聲學實驗,已然跳脫出音樂框架,呈現物理學的探索性魅力。細野晴臣也為 YMO 創作了不少用日語演繹的 Synth-Pop 情歌,〈Chaos Panic〉便是在 Synth-Pop 的基礎上結合放克元素,帶出 80 年代日本流行特有的時髦氛圍,作為他們最賣座的專輯《Naughty Boys》的 B 面曲收錄;他為石田良子 (Ayumi Ishida) 製作的〈私自身〉也帶著類似的風格。
細野晴臣的個人計畫更是在不同曲風中縱情遊走,他的音樂觸角如蛛網般遍佈各個角落:1982 年,他繼承 YMO 對電子聲響的偏好,在〈Philharmony〉中以取樣機即興演奏的錄製方式,將人聲與樂器重疊,拓展了取樣、環境即興的先鋒陣地;受到 Brian Eno 影響,他將對大地、水、空氣和風等抽象樣貌的探索,化成環境音樂專輯《Mercuric Dance》,其中的〈TO THE AIR〉營造了稀薄靈動的空氣感;同時,他將環境音樂與其標誌性的無國界民族音樂糅合,不局限於複刻西方刻板印象中的遠東聲景,例如〈Hindustan〉結合笛聲、合成器與電子音樂,帶有濃厚的亞洲傳統音樂色彩,也反映了細野晴臣的實驗精神。進入暮年後,他將重心放在專輯製作上也參與電影配樂,為是枝裕和電影《小偷家族》創作的配樂獲得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配樂的獎項,一曲〈Living Sketch〉將篩砂礫的沙沙聲與彈珠掉落的滾動聲疊加,輔以撩撥著的電子琴弦,輕重氛圍的絲滑轉換間達到動態平衡。
精選藝人
深度聆聽 Haruomi Hosono 包括 Yellow Magic Orchestra, Ayumi Ishida, 細野晴臣 等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