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pple Music 上聆聽 刺蝟:另類生命力。
刺蝟:另類生命力
Playlist - 24 Songs
「我們不是為時代發聲,我們就生在這個時代,我們就是代表這個時代的聲音,這是很自然的流露。」刺蝟告訴 Apple Music。從「No Beijing」浪潮到《樂隊的夏天》後的場景爆發,成團近二十年的刺蝟親身見證、參與了中國獨立音樂的發展,從油漬搖滾到噪音、emo 的多變創作,也成了一代中國搖滾青年的精神見證。適逢「另類音樂破格之聲」專題,刺蝟除了解說親選歌單,更在獨家專訪中分享了另類音樂對中國與他們創作精神的影響。 「我一直覺得好的樂隊它一定都帶有來自那個城市的氣息。」主唱子健說道。另類、獨立搖滾的場景經常以城市或地區為單位爆發,例如 80 年代末開始,深刻影響著刺蝟的油漬搖滾「西雅圖之聲」,或者發跡於北京傳奇 live house D22,集合 Carsick Cars、Snapline 和哪吒等樂團的「No Beijing」浪潮。正如其名,起初是向紐約那批 No Wave 樂團的致敬,但精神卻自然地融入了一代人對北京文化脈搏的感知。「我們生活在北京,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變化、新與舊迭代帶來的衝突和焦灼感。」鼓手石璐總結了北京搖滾樂獨有的氣質:「北京乾脆、直接,還帶著那種憤怒,但它最大的特點是有一種清高的勁兒,還有渾不吝 (什麼都不在乎) 的衝勁兒。因此,北京帶給我們的思辨性和矛盾性非常突出。這種新與舊的衝突、思辨性、城市的變化,自然就會給你帶來危機感,給樂隊帶來一種憂鬱的、緊張的感覺。」 獨立搖滾另一大特色是廠牌的中心化,同廠牌推出的音樂都含有一種「統一、立體」的氣質,甚至看到名字就知道曲風,例如油漬搖滾開山推手的 Sub Pop,凝練後龐克和夢幻流行的 4AD 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廠牌應該將自己的審美嚴肅化。哪怕某個樂隊火,它不在我的審美框架內,我可能也不會簽它。」子健說道,他更以兩家中國代表廠牌舉例:「摩登天空更多的是經營摩登天空這四個字;兵馬司、赤瞳更偏向服務於樂隊、聚焦音樂氣質的、拓展樂隊文化的廠牌。」 從「No Beijing」時代堅持至今,身處「搖滾中年」階段的刺蝟並不認為青春的躁動有消退危機,子健便舉友團新褲子為例,他們從龐克向著合成器音樂進化,只是形式上的變,但「躁」的精神內核一直都在。至於刺蝟,石璐總結說:「我們以前更多的是單線條的躁動,就是我『哇——』地唱出去了,就完了。但是現在可能更多的是先自省和復盤,然後再出擊。以前的結構可能是主歌副歌、主歌副歌、最後爆發,但是現在可能前面會壓抑得更多,或者是放鬆得更多,然後結尾會顯得更突出,更躁。」 2022 年的新專輯《烏鴉谷 - 暈暈眾生,命命相連》延續著刺蝟一貫的自由表達內核和精神本真。歌曲〈來自烏鴉谷地牢的死亡風之迴響〉揭開子健童年時期被綁架的創傷,結合比利時殺童案,對全球兒童侵害事件作出反思:「可能在歌裡把這個事兒抒發出來,再加上現在刺蝟有一些影響力,聽我們音樂的很多人都是帶著孩子的家長,這個事說出來可能還是有一定社會意義。」從兒童侵犯案件推及到整個世界的陰暗面,刺蝟借用「烏鴉谷」的隱喻對網路和現實世界作出了審慎的凝視,子健說:「這個環境讓你沒有安全感,環境表面好像挺繁榮的,但實際上未來有很多你未知的、你不可把控潛在的恐怖。」 談起網路上那些烏煙瘴氣,宛如糞坑、「烏鴉谷」的所在,一帆仍然保有著自己的一套處事哲學:「但是如果你可以跟它換一種方式相處的話,糞其實也是肥料嘛。如果你要把它當做肥料的話,它有可能反而滋養你。」例如〈尚活·盡享此刻〉便體現了刺蝟的樂觀態度,「不管你認識到什麼,應該最終以積極樂觀的方式、或者以『事情變好一點了,別放棄』的態度繼續往下走。」 刺蝟之所以能保有青年心氣和坦然發聲的勁頭,沒有落入「自我重複」的圈套,得益於他們對音樂進化的自覺:「如果你的音樂停止更新了,可能你的表達沒准兒也就停滯了。音樂往前走,樂隊往前走,環境也在變,我們自己的生活也在變,思考自然跟著變。」對此,貝斯手一帆也表示,刺蝟的音樂風格是在不斷學習中革新的,創作上的「一招鮮、吃遍天」是對真誠的排斥,「真誠」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創作者的表達態度。 在內容表達和風格調和的過程中,他們坦言如 Nirvana 或早期 Old School 龐克簡單的三和弦,都是刺蝟音樂裡的根基,但是一帆也說:「我們不能複製那種東西。傳統的東西肯定得有,但還得再加上自己後續的探索和挖掘,還有三個人共同的成長、配合,這些東西加在一起才是創新。」black midi 就是啟發刺蝟探索革新的重要靈感,子健表示:「比如說〈不正當遊戲中的正當玩家〉的結尾,我們其實就想營造一個 black midi 那種機械、混亂的衝突感,包括手打的偏扭曲的感覺。」在這份另類歌單中,刺蝟精選並介紹了他們摯愛且影響深厚的音樂,電氣化、Krautrock、迷幻或 Lo-Fi,從中聽見刺蝟的「聲」命力: Beat Happening 的〈Bad Seeds〉,由子健推薦 「Lo-Fi 極簡的典範,it’s all about the idea。」   Does It Offend You, Yeah? 的〈We Are Rockstars〉,由子健推薦 「新世紀電氣工業化的搖滾樂,非常帶勁,it‘s all about what you sound like。」   Stereo Total 的〈Holiday Innn〉,由子健推薦 「Let's go!」   ESG 的〈The Beat〉,由子健推薦 「Girls’ Power Beats!」   13th Floor Elevators 的〈Reverberation (Doubt)〉,由子健推薦 「必聽的 60 年代末另類迷幻搖滾,永恆的經典樂隊!」   Can 的〈Mushroom〉,由子健推薦 「我生下來就已經死了。」   Daft Punk 的〈Aerodynamic〉,由子健推薦 「我覺得 DP 就是另類電子搖滾樂隊,區別於大多數『冰冷無情』的電子樂,他們的音色和旋律讓你能感受到電子樂裡的『人味兒』。」   LCD Soundsystem 的〈You Wanted a Hit〉,由子健推薦 「You wanna a hit? This is it.」   black midi 的〈Near DT, MI〉,由子健推薦 「有人說 21 世紀其實已經很難再玩兒出富有新意的大三件搖滾樂了,黑迷笛告訴你,別扯淡,只能說你玩兒不出來不代表我們不能。」   Faust 的〈Jennifer〉,由子健推薦 「簡單、漂亮、伶俐,意想不到的異想天開。It’s all about, you can do it too, if you want to.」   Nirvana 的〈Gallons of Rubbing Alcohol Flow Through the Strip〉,由子健推薦 「Nirvana 母體 (《In Utero》) 中的隱藏曲,這就是 Grunge 的集大成之作。」   Can 的〈Oh Yeah〉,由子健推薦 「酸菜迷幻之王,罐頭的經典專輯之經典曲目。」    Yin Yin 的〈One Inch Punch〉,由一帆推薦 「上善若水。」   Animal Collective 的〈Prester John〉,由一帆推薦 「虛空飄渺之旅。」   Sons Of Kemet 的〈My Queen Is Mamie Phipps Clark〉,由一帆推薦 「整張專輯都在向創作者人生中出現的每位女王致敬。」   Tommy Guerrero 的〈Water in Your Hands〉,由一帆推薦 「每一個音都是細膩的。」   King Gizzard & The Lizard Wizard 的〈Nuclear Fusion〉,由一帆推薦 「粗獷,張力,搖擺。」   Fugazi 的〈Shut the door〉,由一帆推薦 「影響一批樂隊的樂隊。」   Nik Bärtsch’s Ronin 的〈Modul 27〉,由一帆推薦 「精湛,簡約,巧妙。」   Edward Vanzet 的〈Everyday〉,由石璐推薦 「五年前就喜歡,現在依然愛,像一個遠方的朋友跟你暢聊一夜,特別暖的感覺。」   Romare 的〈Motherless Child〉,由石璐推薦 「中間出現的離調小笛子特別意外。」   Yumi Zouma 的〈Right Track / Wrong Man〉,由石璐推薦 「有一種開著車看到海邊日落、走進太陽的釋懷感。」   The Dø 的〈Playground Hustle〉,由石璐推薦 「有趣,很特別的一首歌。」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