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pple Music 上聆聽 Björk 代表作。
Björk 代表作
Playlist - 34 Songs
被《國家地理》雜誌譽為「冰島最著名的輸出品」的歌手 Björk,自出道以來,便始終引領著流行音樂最前衛的方向。她如同精靈般的歌唱口吻,有時哀傷、有時俏皮,隨時可能在下一秒隨著電子聲響爆發。實驗的音樂風格,深邃的專輯概念,誇張離奇的造型呈現……她的眾多作品都難以定義,卻都有著既神祕又透明的美麗特質。Björk 在青少年時期便組成全女子的龐克樂團 Spit and Snot,也在融合爵士樂團 Exodus 中大放異彩,1986 年組成的另類搖滾樂團 The Sugarcubes 更是引發樂壇關注。在 The Sugarcubes 於 1992 年解散後,Björk 在 1993 年發行個人專輯《Debut》。這張內化了包括爵士、舞曲、搖滾等諸多音樂風格的作品對配器的選擇別出心裁,巧妙運用弦樂,呈現出包羅萬象的實驗聲響,得到震撼彈般的成功。在後續作品中,Björk 持續探索著自己音樂的深度與廣度,不斷嘗試突破舊有的框架。〈Human Behaviour〉即以宏大的氛圍展現了她對於旋律駕馭的強大技巧;〈Army of Me〉的工業搖滾風格鼓點與她的凜冽嗓音成為絕配;〈Jóga〉和〈Bachelorette〉淒美的弦樂及雨滴般的電子節拍讓人看見冰島的壯麗遼闊。Björk 在視覺現象上同樣展現了前衛大膽的嘗試,無論是邀請知名時裝設計師 Alexander McQueen 設計專輯《Homogenic》封面的冷酷造型,還是在 MV 中屢次展現爭議形象,又或是主演丹麥傳奇導演拉斯·馮·提爾的電影《黑暗中的舞者》,Björk 始終貫徹著自己的美學觀念,以同樣具有實驗性質的視覺概念配合自己的音樂。在華麗包裝之下,Björk 的音樂核心卻從未與生活脫軌。在第十張錄音室專輯《Fossora》中,Björk 在音樂中融入更多個人感觸,在歷經全球疫情下的歸鄉隔離生活、和子女相處、母親的逝世後,她用歌曲忠誠紀錄下這些真實的生活樣貌,其中獻給已逝母親的〈Ancestress〉與兒子 Sindri Eldon 合唱並共同製作,濃烈的情感絲絲入扣。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造型、音樂、言行也許只是一種媒介,表達自己的真實樣貌與對世界的關懷才是 Björk 音樂真正的追求。就按下播放鍵,閉上眼睛聆聽她的吟唱,領略她的真誠表達吧。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