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pple Music 上聆聽 海朋森代表作。
海朋森代表作
Playlist - 15 Songs
成都的海朋森 (Hiperson) 樂團成立於 2011 年,由主唱陳思江、吉他手季一楠和劉澤同、貝斯手王明慧與鼓手王博強組成。團名源自「Hi, person」的音譯,意指從另一種視角來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樂迷則將其解讀為「Hyper son」,呼應了他們充滿生命力的舞台演出。其音樂風格深受 Talking Heads、Fugazi、Refused 等樂團的影響,而那歷史與現實的朦朧飄忽,以及個人觀察和公眾生活緊密交織等主題則貫穿他們三張專輯的始末。 自 2014 年發行由楊海崧監製的首張專輯《我不要別的歷史》,並加入兵馬司唱片起,海朋森便開啟了私人化的「我」向外界大聲呼喊的路途,將詩化念白融入搖滾樂的律動中,在旋律和口號間穿梭自如。在《她從廣場回來》中,他們更為狂躁的後硬蕊式吉他演奏、冷峻低音節拍緊密配合著,與歌詞中對社會參與方式的意見表達暗自契合。〈追和等〉裡寫出了後來被樂團作為簡介的一句歌詞──「雙手和舌頭,至少留下雙手」,戰鬥宣言式的文字與陳思江似戲劇花腔的唱法讓人聯想到某些時代記憶,而這也轉化為第三張專輯《成長小說》的養分。成長小說 (Bildungsroman) 原指德國文學中,以廣闊世界圖景反映個人內心成長的小說類型,這恰恰是海朋森力圖呈現的主題。專輯在柏林的 Hansa Studios 錄製,他們在〈春風〉、〈我們的歌謠〉中將磅礴綿長的語句如現代詩詞般朗誦出來,恰如其分地與搖滾配器的情緒交相輝映,試圖用海朋森的方式捕捉「現代城市的風格」。
instagramSharePathic_arrow_out